本网讯(记者王坤宁 张君成 李婧璇)11月9日,第二届北京国际公益广告大赛“逐梦冬奥”分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绍雄主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培丽致辞。来自政府、企业、专业院校、公益组织、媒体机构的代表和专家150余人参加了论坛。
嘉宾们在会上探讨了公益广告对于冬奥会的赋能作用(主办方供图)
杨培丽强调,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已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北京将正式成为“双奥之城”,而冬奥题材公益广告的创作和评选也已摆上议事日程。用创意让公益广告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传播奥运精神、宣传中国形象,是公益广告工作者们今后创作努力的方向。
圣火科技集团创意官、副总裁薛振添作了题为“赋能公益——如何让创意赋能公益广告”的演讲。他通过器官捐献、关爱女性安全、声音传感器应用等公益话题,阐明了好创意的三个要素:单纯有力的概念、意料之外的创意和触动人心的洞察。著名导演高小龙以“真听真看真感觉”为题,通过自己在公益广告领域的创作实践,展示了如何用创意针对传统文化、美丽中国等题材进行公益广告创作,为冬奥题材公益广告创作启发了思路。
暨南大学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星亮以“如何发挥公益广告的文化价值导向”为演讲主题,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奥运公益广告如何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国家形象结合起来,总结了多条非常实用的规律。星亮认为,国别文化与冬奥主题相结合是一种通用的公益广告创意模式,典型的国别文化符号是此类公益广告创作的常用策略,而不同的呈现方式则是创意活跃性的体现。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军、北京冬奥形象大使、2022北京冬奥组委会委员李妮娜,发表了“公益爱心与奥运精神”的演讲。李妮娜用顾拜旦的名言“奥运不是凯旋、而是战斗,不是成功、而是参与”来解析了奥运精神的内涵。她还结合退役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畅谈了公益爱心对冬奥、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北京广播电视台体育广播“双奥之声”台长蔡明可在演讲中表示,冬奥会是树立和宣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回顾以往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奥运遗产都会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名片的重要指标,因此创新性地在冬奥视阈进行“国家叙事”表达,对于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有着特别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