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1 > 2021CCBN > 视频采访间 > 正文

傅峰春

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29 18:45
分享到:

广电融媒体数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访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傅峰春


  5月28日,CCBN2021市县级融媒体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傅峰春在会上发表演讲。会后,傅峰春接受由CCBN组委会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联合推出的视频访谈节目的专访,就深圳广电融媒体中心的平台建设、数据管理与应用,以及后续平台的业务运营情况等方面,与大家作了分享。


傅峰春.jpg

傅峰春(左)在CCBN2021视频采访间接受采访




  主持人:深圳广电融媒体中心自2019年4月挂牌以来运营情况如何?

  傅峰春:深圳广电融媒体中心是上一轮深圳广电媒体融合改革的成果,主要以媒体融合深度变革为目标,我们将时政新闻中心、民生新闻中心和新媒体平台,整合为一个融媒体中心,整合后不仅在去年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先导单位,还在三个方面有较大提升,整体改革效果显著。首先,深圳卫视去年在全国的排名在前六名,新闻的内容制作和影响力有较大提升;其次,为深圳本土提供民生资讯的“壹深圳”客户端,下载量达到1200万,2020年收入达到三千万;最后,融媒中心的成立,让我们在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方面有较大突破,过去,新闻板块的收入以硬广告为主,融媒中心成立后加大了在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方面的力度,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硬广告占收入比例降低至50%以下,媒体+政务商务的成长较快,也是这一轮融媒中心整合的成效。

    

  主持人:现在融媒体中心的很多业务、内容都是从C端转到线上,深圳融媒体中心在平台建设、数据管理方面有哪些实践与探索?

  傅峰春:数据管理对未来广电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扩大新媒体的影响力都至关重要,因此要重点关注基于智能化的数据体系的建设。我们的数据管理是技术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技术平台的集成研发包括融媒中心在内的广播电视业务的全面服务。我们在2014年建立了基于云架构的融合生产平台,整合了现在的广播电视业务。此外,数据是在一体化技术平台建成后基于云架构而来的,很多在新媒体维度,面向网络发布的业务级别较轻,可以把它和一些异地业务部署在云上,降低台内技术体系建设的成本。

    

  主持人: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要如何建设智能化的数据体系?

  傅峰春:未来广电转型需要将现有模式转变为在数据驱动下的内容策划、内容生产、传播效果评估及变现的互联网普遍采用的商业模式。在广电的技术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数据体系,一方面是以媒资为基因、为核心的数据体系建设,例如,我们用了几年的时间集成研发,把存量的媒资数据化、结构化,主要打造了人脸识别、场景识别、智能标引、语音转文字等功能;另一方面是用户基因维度,互联网的逻辑是将用户观看视频的行为产生的流量变成影响力,从而变现,因此,用户数据、打通上下游、打通有线和IPTV都很重要,这需要行业上下和网台协作共同解决。

      

  主持人:您认为在后续的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与业务运营中应如何优化才能适应5G+8K的超高清应用?

  傅峰春:网络传播要求时效性高、速度快、效率高,5G+8K的应用是广电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样的要求也使生产系统的成本负担越来越重,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变现方式。但是,首先,站在国家的层面上看,5G+8K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东省对超高清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我们开办4K频道,做4K化升级;其次,有线产业链跟三大运营商是并列的管道,管道的带宽和质量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所以有线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光纤化或者大带宽,才能在未来的管道份额中有一席之地;另外一个是有线的IP化,互联网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迭代速度慢意味着落后,IP化迫在眉睫;最后,要尽快加大5G建设的力度,三网融合的本质在于多业务捆绑,多业务捆绑能够阻止用户下滑趋势,所以要尽快部署5G网络,做好媒资的数据化、智能化,让地方电视台依托智能媒资变成智慧广电,变成城市大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