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锚定“独树一帜”发展定位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永强 发布时间:2022-07-29 15:24
分享到:

  □李永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达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为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推动大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版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领域独树一帜。人大出版社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聚焦“独树一帜”,打造出版品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肩负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责任使命,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出版工作助推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高等教育教材出版

  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首要是做好学科体系构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并提出“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深远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在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知识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

  人大出版社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出版方针,并以此作为立社之本。长期以来,人大出版社伴随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服务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大出版社的教材紧紧契合新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新实践和新气象,为新中国新型正规大学教育的创办奠基;改革开放后,人大出版社被确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心,紧跟国内国际学术前沿,译介并出版中外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腾飞助力;新世纪以来,以建设具有人大特色、学科齐备的高校文科本科教材体系,为提升中国软实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有力支撑。新时期以来,人大出版社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积极推进教材的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新兴学科教材和数字化教材。

  作为党的教育出版重镇,人大出版社将牢记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打造“独树一帜”的多层级高质量教材体系。人大出版社将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中突出思想性、体现时代性,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新要求。人大出版社将对标《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的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积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创新发展,提升教材编写质量,创新教材内容形式,强化优秀教材的推广力度,拓展教材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人大出版社要继续发挥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心的引领作用,助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为高校育人、为国家知识创新服务。

  以“红色品牌”为底色打造理论学术精品

  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核心是做好学术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繁荣需要精品力作为支撑,出版工作者要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以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为底色打造理论学术精品。

  人大出版社建社之初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版方针,自编出版《中国革命史讲义》等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改革开放后策划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著作,近年来推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为代表的高质量高水平理论专著,并围绕党和国家重大事件节点、重大活动等,策划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大众化普及化通俗读本。与此同时,人大出版社以重大出版工程引领学术出版,打造了具有前沿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学术出版体系,紧密追踪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出版了一批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的学术力作。

  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学术出版重镇,人大出版社要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独树一帜”的“红色品牌”为底色打造理论学术精品。人大出版社将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谋划重大标志性主题出版工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主题出版布局,打造主题出版高峰亮点。人大出版社还将以《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等为抓手,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着眼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瞄准学术最新前沿,加大专业原创学术出版力度,加强学术数据库建设。人大出版社要聚焦中国学术研究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推出具有时代高度、代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的高质量理论学术著作,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以“高端学术国际出版”路径深化国际合作

  “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加快中国学术走出去步伐,深化人文交流,在博采众长中形成中国学术的大视野、大格局。出版工作者要努力推动更多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世界,切实增强中国学术话语的说服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世界更好认识“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人大出版社长期以来致力于多元文明互通互鉴,积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人大出版社在创社之初译介了大量苏联教材,为新中国的各类学科建设奠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与海外进行版权合作,掀起了中国汉译名著的第二次浪潮,服务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世纪以来紧扣国家走出去战略,着力深耕中国主题和中国学术两大出版领域,大力发展与“三个顶尖”(即世界顶尖、行业顶尖和所在国顶尖)出版机构的合作,以主题图书和高端学术著作的国际出版为主要方向,全力打造良好的中国学术国际形象。新时期以来,人大出版社继续加大出版国际化步伐,在以色列、罗马尼亚等国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并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极大地推动了中外学术文化交流。

  作为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排头兵,人大出版社将继续为国家国际战略发展大局服务,以“独树一帜”的“高端学术国际出版”路径深化国际合作。人大出版社将进一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宣介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走向世界;并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宣传中国优秀先进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主线,以高端学术品牌和精品主题图书为特色,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外向型选题规划,不断提升国际出版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人大出版社还将深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共同体优势,策划出版一批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图书;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做好走出去工作的提质增效。人大出版社要以更高水平的走出去工作在融通中外文化和文明交流中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上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