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不仅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强大支撑,并且为新时代中国政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历史、理论、实践”是读懂新时代中国政治的三个基本维度。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研究员沈夏珠的新著《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正是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从历史、理论、实践的维度帮助读者读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读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也就读懂了新时代中国政治。
首先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与历史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延续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路线、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独立自主的坚强风骨、敢于斗争的昂扬精神、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作者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置于党的百年历史中进行整体性考察,有助于读者从历史的维度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根本问题。
其次是理论的维度。全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概括的“十个明确”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展开阐述,作者努力透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所体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路径、内在逻辑来呈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逻辑,确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有助于读者从理论的维度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根本问题。
再次是实践的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极强实践性的科学理论。它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一方面,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又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要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作者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理论品格,围绕其核心内容,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实践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有助于读者从实践的维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根本问题。
总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一书从历史、理论、实践的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学理性、通俗化阐释,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根本问题,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更好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