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是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是杂志的亮点之一。根据专栏作者的特点进行立体化开发,将专栏做活,能加深与作者的黏性,互相成就,互相成长。《父母必读》杂志的《崔玉涛大夫诊室》专栏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索。专栏已经开办了20年,作者不仅坚持做专栏20年,而且还与杂志社进行了更深度的合作,至今已经出版了系列图书、系列音视频课程,是杂志专栏立体化开发的成功典范,其成功与作者的选择、栏目设计以及深度挖掘都有直接关系。
作者选择
有热情,能坚持
作为专栏作者,每月交一期稿,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需要用业余时间来写稿,如果不是有热情,很难坚持下去。
每月写一篇专栏文章,对于一个工作繁忙的儿科医生来说,并非易事。刚开始的头两年,因为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可说的话题很多,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和家长分享,选题是不用发愁的,作者写得比较顺手。而随着专栏开办的年头长了,想说的渐渐也说得差不多了,这时候作者遇到了一个写作的瓶颈期,不知道该怎么把专栏坚持下去。
为帮助作者走出瓶颈期,我们与作者反复讨论,决定进行栏目改版,让作者和读者都有新的感觉,既能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也能让读者有新鲜感。为此,每隔几年,专栏就进行一次改版,比如,征集愿意参与话题讨论的家长,来与崔玉涛面对面交流,咨询孩子的问题,对于当时挂号费已经上千且很难预约上的知名儿科医生,这样的机会无疑对于家长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于是,我们将每月一次的小型座谈内容与专栏文章结合起来,既让作者得到了来自家长的最鲜活的文章素材,又加深了与读者的沟通,提升了专栏的影响力。再比如,每月邀请儿童心理专家与崔玉涛对谈,从生理和心理方面解决孩子的问题,这种跨界的组合为老专栏增添了新活力,让作者又有了说不完的话题,叙不完的事情。
除了在杂志上开设专栏,崔玉涛还通过多种方式和平台,向家长们进行健康科学育儿知识的教育和传播。
善学习,重更新
20年时间不短,20年前的家长和现在的家长对育儿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专栏文章不仅要根据家长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而且还要将更新的知识和养育理念传递给家长,这就要求作者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崔玉涛恰恰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作者。他尽可能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会,尤其是国际级别的学术交流会,这样能获得最新的儿科疾病的相关知识。随后,我们会及时与作者沟通,将理论性的知识结合他的临床经验,转化为家长能够看得懂、用得着的实用科普知识,做成选题传达给家长。
刚开始写专栏的时候,崔玉涛是一名儿科医生,现在他已经开了自己的诊所,做了院长。他一直坚持出门诊,因为在他看来,出门诊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从中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变化,家长养育方式的变化,还能了解到家长的一些养育误区,这些临床经验不仅有利于他的工作,也能为科普写作积累鲜活的素材。
另外,作者还善于学习使用各种新出现的传播方式来做儿童健康科普,比如写微博,建微信群,做语音课程,做抖音、快手小视频……作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杂志专栏的影响力。
栏目设计
始终讲真实故事
崔玉涛大夫专栏开办20年,其间经历过几次改版,但无论怎么改,都坚持以真实故事为素材,通过诊室里与患者及家长的接触、与家长座谈,将家长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予家长实用、操作性强的建议。
坚持这样的栏目设置是有原因的。专栏定名为诊室,那就不是干巴巴的知识条目,必定是有故事、有背景的。而家长在看故事的时候,更容易代入自己孩子的情况,找到共同点,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接受医生的观点和建议,而生动的故事也能为医学科普知识增添一些趣味性和生活气息,不那么乏味和枯燥了。
另外,真实故事的形式也能保证栏目的持续性。就比如孩子发烧,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这是共性,如果只说共性的东西,但不同的孩子出现的问题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家长焦虑的点也不一样,这就是个性。就发烧一个主题,加上个性的内容,就可以保持话题的新鲜度和持续性,而不是一个主题说了一次就再也无话可说了。
话题常说常新
一个以儿童健康为内容的专栏,开办了20年,主题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的主题,却因年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应对方法。
拿抗生素的正确应用举例,早些年,家长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孩子感冒发烧,首先想到用抗生素来治疗,其实,绝大多数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普通感冒如果使用抗生素,不仅不利于恢复健康,反而可能会使病程加长,病情加重。所以,当时以抗生素为主题的文章中,会反复强调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强调只有医生明确诊断孩子是细菌感染,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近年来,家长在医生的科普下,已经认识到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不再随意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了,但不少家长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谈抗生素色变,只要是抗生素,即使医生开了处方也不愿意给孩子使用,或孩子病情稍有好转就停用抗生素,生怕会有副作用。这时候,专栏中写到抗生素的选题时,强调的不再是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而是告诉家长,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
所以,虽然专栏的选题是有重复的,但内容却是更新过的知识。像感冒发烧的选题,更是几乎年年要涉及,但角度、重点都会不同,这就使得栏目具有持续性、延续性,话题常说常新。
栏目拓展
栏目内容讲整合
专栏开办11年后,文章的选题及数量都有了丰富的积累,加上崔玉涛在这期间一直坚持每天更新微博,微博粉丝量也在快速上升,已经成为家长们喜欢的知名儿科医生,更是有不少名人找他给孩子看病。为此,我们决定将专栏的文章结集出版,取名为《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出版后很受家长的欢迎,成为畅销和长销兼具的科普书。为此,又于2018年再次更新,出版了升级版。
栏目之外新发掘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出版后,深受家长的欢迎,家长对于儿童健康科普的需求,更激起了作者的写作热情,加上多年坚持出门诊,积累了大量案例,也有很多话想对家长说。于是,我们和崔玉涛一起策划了一系列的儿童健康科普图书,有给家长看的,也有给孩子看的,包括“崔玉涛谈自然养育”系列图书共7册,内容涵盖儿童生长、发育、食物过敏、养育细节、常见病、辅食添加等方面。《崔玉涛:藏在二十四节气里的96个养育细节》则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时操和养育细节。
此外,我们还策划出版了两套给孩子看的健康科普图画书。“崔玉涛讲给孩子的身体健康书”系列图书共6册,包括骨骼、眼睛、牙齿、鼻子、手脚、屁股等方面,向孩子讲述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孩子认知自己身体的启蒙书。“崔玉涛讲给孩子的健康素养课”系列图书共3册,包括洗手、吃饭、爱眼,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培养孩子从小的健康素养。
杂志与作者最好的状态,就是一起成长,互相成就。这个专栏会继续办下去,给家长、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健康科普知识,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出一份力。
(作者单位:《父母必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