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出版 > 出版要闻 > 正文

《世说俗谈》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张雪娇 发布时间:2023-02-28 14:45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张雪娇)2月26日晚上7点,《世说俗谈》新书分享会在pageone北京坊店举办。该书作者刘勃与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贾骄阳就“《世说新语》的魅力与当代价值”主题展开对谈讨论。

  《世说俗谈》是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世说新语》是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结束时期故事的经典名著,由于里面人物众多,其言行零零散散地存在于不同门类里,人名称谓也纷繁复杂,对普通读者而言是很有阅读门槛的,想要真正看进去比较困难。但是刘勃《世说俗谈》扫除了这一障碍,他在以往的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做了大量扎实而又琐细的梳理工作,按照年代勾陈整理出了人物完整全面而又立体的形象,并用人物传记的方法生动趣致地娓娓道来,使得普通读者也能跨越千年隔阂,真切地抵达魏晋人文,体味其风流与苍凉。


新书分享会现场。浙江文艺出版社 供图

  正如刘勃所说:这本书主要的心思还真的是花在对人物的设计和组织上,然后就是把这样一个人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里边,让人感受到人和时代的互动。

  这本忠实原著还原历史却又极具可读性的《世说俗谈》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认可,上市仅一个月即入选华文好书榜、浙版好书榜、探照灯好书榜三大重量级榜单,豆瓣评分高达8.8分。在一个月内紧急加印3次,还荣获当当文学新书榜第1名、京东文学研究新书榜第1名、得到电子书新书榜&热卖榜第1名等诸项销冠,无论是口碑还是销量,该书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活动现场,刘勃与贾骄阳围绕“为什么书名要叫世说‘俗’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刘勃提到,他觉得还原背景本身是很俗的工作,当人物背景更多呈现出来之后,原来《世说新语》对外呈现的雅的滤镜一定程度就被破坏掉了——以为魏晋名士仙气飘飘,完全凌驾于世界之上,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仍然是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一样在各种困境中挣扎,《世说俗谈》至为关切的正是人和困境之间的互动,困境是在怎样压迫着人,不同的人又是怎样应对。此外,刘勃认为自己在写作中大量运用口语也比较“俗”,但他觉得使用口语写作也是对《世说新语》的忠实再现。正是口语在不断地给文化传统、文学传统提供活力。一方面是雅致的语言是传承,是相对稳定的一面。另一方面,口语又不断地在提供新鲜的血液,经典的语言和雅致的语言两者完美融合起来,这才是文学的活力所在。

  在谈及现在的年轻人何以与千余年前《世说新语》里的名士共情时,刘勃认为,当受到了更丰富的物质文化滋养后,尽管社会地位有所差距,但人类的细腻感受是相通的。当我们抛弃掉特别有差别感的东西,只从人内心细腻的地方、微妙的地方去品味的话,我们确实可以和《世说新语》当中的名士感到很多相通的地方。

  作为高中教师的贾骄阳更有感于现在的孩子们的“名士范”:当年他去国外游学的时候,见各国孩子都在那里唱跳,有一个女孩戴着眼镜非常乖地坐在那里,主持人说还有来自中国的孩子,有没有人上来唱一首?如果是从前我们小时候,这种时候肯定会互相看,你不让我上绝对不上,但那个女孩子一下站起来,拿起吉他就开唱了。一曲悠扬,全场跟着她唱,这让他想起了《世说新语》里王敦当年击鼓唱歌的潇洒。他认为新一代的孩子更加有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很重要的一点是非常自信,能够更加蔑视束缚。他说,在平常教学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的名士范在古代很有可能可以进入《世说新语》。

  分享会上,刘勃和贾骄阳还对“《世说俗谈》为什么要以桓温这一人物作为书的结尾?”“您最喜欢的《世说新语》人物是谁?”等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活动快结束前,刘勃与现场读者交流了“《世说新语》相关的阅读建议”等问题,并进行了签名售书,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