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通过“五个一批”构建大案要案闭环查办机制——
□本报记者 黄琳
“市面上常有不法分子盗版我方图书。嘉兴公安机关侦破此案,扣押盗版图书,有力打击了盗版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我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为此,我特向你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在浙江嘉兴公安机关破获特大销售少儿图书类侵权复制品案后,《淘气包马小跳》的作者杨红樱写来感谢信。
在该案中,嘉兴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现场扣押“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等少儿盗版书籍10万余册,涉案价值达1000余万元。
“一直以来,嘉兴市高度重视‘扫黄打非’工作,全市宣传、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动协作,以‘五个一批’构建‘扫黄打非’大案要案闭环查办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嘉兴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嘉兴市全年共办理“扫黄打非”相关行政案件58起、刑事案件58起,其中8起案件获得中央部委联合挂牌督办,大案要案申报量和挂牌督办量实现了“双倍增”“双翻番”。
坚持发现一批,线索获取依靠基层。嘉兴市在基层“大场景”中不断完善“扫黄打非”工作架构,完成“扫黄打非”进基层全覆盖,健全群众网上举报奖励机制,激发基层微网格线索排摸、上报动能,构筑“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网格化基层阵地,形成多部门线索共享、资源互补联动机制。比如,把南湖区余新镇作为嘉兴市“扫黄打非”镇域一体化治理工作试点,在组织领导、阵地建设、宣传教育、融合发展等领域打造示范样板。去年以来,由网格员等上报的事件线索达12834条,其中线索成案70余件,群众举报和网信排摸成案10余件,南湖区余新镇成功发现南湖“03·02”侵犯著作权案相关线索并成案督办。
坚持案件侦办一批,循线侦查确保缜密有序。嘉兴市落实联防联控“一案双查”工作机制,坚持“查源头、斩链条、打团伙”,追根溯源,深度经营,确保不漏一人、消除隐患。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统筹各方警种联动办案,对掌握的违法犯罪线索建模分析,循线追踪,深挖细查,精准查实。嘉兴海盐“10·12”特大侵犯著作权案、嘉兴南湖“03·02”侵犯著作权案等都历经数月或半年缜密侦查,前后几十次赴涉案地进行深度侦办,不断完善案件证据链,成功深挖出庞大犯罪产销链条,实现了对犯罪团伙的“全链条”打击。
坚持收网一批,战果成效突出精准全面。针对涉案人数多、地域广的大案要案,嘉兴市各执法部门多点聚力“组合拳”,强化区域会战、跨省统筹、集中收网、扩线经营,坚持端窝点、打团伙,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精准打击,彻底清除黑色产业链。去年以来,申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的10起大案要案均由本地线索扩线至省外多市。如海盐“5·25”侵犯著作权案和嘉善“6·17”侵犯著作权案均涉及外省多地,既净化了本地文化市场,又实现了战果的延伸拓展。
坚持结案一批,案件推进实现快诉快审。嘉兴充分发挥检察院“一案多查”和监督执纪监察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创新组建的嘉兴市“扫黄打非”工作专家库,加强“两法”衔接,通过常态化提前介入案件侦查,加大引导侦查取证力度,细化证据审查,夯实证据基础,实现案件办理繁简分流,提质增效,形成“查办一起,摧毁一批”震慑之势。
坚持复盘一批,相关部门强化联动协作。健全定期联席会议机制,重大案件办理完结后及时召开案件座谈会,加强与公安、文化部门沟通协调,优化案件协同办理,定期梳理研判新情况、新问题,从案件线索处置、案件程序、证据质量等方面进行复盘辨析,对案件质效进阶塑造,重在理念纠偏、方法更新,探索“扫黄打非”协同长效的可复制、可传承、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去年以来,重大刑事案件做到件件复盘。
据了解,嘉兴市“扫黄打非”战线将进一步加大大案要案查办力度,更加有力遏制“涉黄涉非”内容信息渗透势头,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在工作中形成嘉兴经验,打造嘉兴特色,切实把“扫黄打非”网扎得更密更牢。